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。”
这是明朝著名军事家戚继光《韬钤深处》中的诗句。
戚继光在抵御倭寇入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在后世被广为传颂和敬仰。
与戚继光同时代,有很多抗倭英雄,今天要讲的就是来自 广西深山中的抗倭“天团”——韦氏土司祖孙四代抗倭卫国的故事。
(请横屏观看)
▲《抗倭图》(图片来源: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)
(一)惨绝人寰的侵略
倭患在元末明初就已存在。彼时,侵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尚能被各地守军击退。然而到了明中叶,倭患日益严重,明朝政府虽屡次出兵征讨,却收效甚微。
到了嘉靖朝,倭寇已成为明政府的心腹大患,其所过之处,杀掠居民,劫夺货财,给当地社会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惨重的破坏。
展开剩余83%《明实录》记载,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四月甲辰日,倭寇攻破了福宁州(今福建霞浦县)、桊屿所(今福建厦门市海沧区),大肆掳掠后离去。转而又攻入上海县城烧杀抢劫。
▲倭寇侵扰明朝沿海示意图(图片来源:澎湃新闻)
《上海县志》记载,倭寇有的杀害老幼,掳掠人口;有的倭寇则焚烧房屋;有的强迫人投水淹死……所过之处生灵涂炭,其暴行令人发指。
(二)四代忠勇:抗倭祖孙齐上阵
面对如此危难局面,明朝廷不得不从他地调兵抵御。广西东兰州(今广西河池市东兰县)的韦氏土司祖孙四代接连登场,他们跋涉几千里来到抗倭前线,各民族军民共同与倭寇作战。
▲土司狼兵故里(图片来源:广西河池东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)
第一位上战场的是东兰第二十二任土知州韦正保。早在弘治七年(1494年),16岁的韦正保就曾随官军平贵州都匀排峒之乱,授封平北伯。
正德四年(1509年),倭寇入侵广东惠州、潮州,朝廷征调韦氏土司韦正保率领“狼兵”前往抗倭。
所谓“狼兵”,又称“俍兵”,本指壮族土司们为保家护院而设置的地方武装。明朝中叶以后,受朝廷的征召而多次参战,因作战勇猛而得到朝廷赞许。
《明英宗实录》载:“狼兵素勇,为贼所惮”;《赤雅·狼兵》记载,“狼兵鸷悍,天下称最”。
▲广西东兰县狼兵抗倭纪念馆(图片来源:广西河池东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)
韦正保所率“狼兵”抵达前线后,作战悍勇异常。战斗中,韦正保身先士卒,与敌搏杀,不幸中箭受伤,被其子韦虎臣救回。正德五年(1510年)三月于惠州军营去世,时年三十二岁。
在这场战斗中,十几岁的韦虎臣和父亲一样英勇。在父亲中箭身死后,他在悲痛中带领队伍一次次冲锋陷阵,终于力斩敌酋,为父亲报了仇。
▲韦虎臣雕像(图片来源:当代广西)
正德八年(1513年),倭寇犯闽越沿海,韦虎臣再次率领“狼兵”奔赴战场。历时三年多,身经大小数十战,终于平定了武夷山一带的倭患,朝廷钦赐“哀孝忠勇”匾额。
随后, 韦虎臣又率兵转战广东,在雷州大败倭寇。正德十一年(1516年),在凯旋之时,这位少年英雄却不幸被奸人毒死,年仅二十岁, 朝廷封“武夷侯”,从优抚恤。
▲东兰县武夷侯公园(图片来源: 广西河池东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)
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三月,袭任土司的韦虎臣之子韦起云受调率“狼兵”前往金山卫(今上海境内)抗倭。朝廷任命浙江总督张经为总指挥,以田州土司瓦氏妇人为参将,东兰州土司韦起云为副将,共同率领“狼兵”参与作战。
倭寇合兵四千余人突犯嘉兴,总督张经分遣“狼兵”及其他土兵从水陆两路抗击。四月二十八日,大战爆发, 瓦氏夫人和韦起云率领的“狼兵”在嘉兴、石塘湾、王江泾等战役中为先锋,一举歼敌三千余人,后又在陆泾坝战斗中,斩倭寇三百余人,烧毁敌船三十余艘。
▲烧毁倭寇的战船(AI制图)
这次战斗是明朝对倭作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,瓦氏夫人和韦起云率领的“狼兵”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五月,张经受诬陷下狱,后被论罪处斩。韦起云听闻后十分愤怒,于是与瓦氏夫人以粮草不继为由撤师回籍。
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,韦起云因病去世,终年四十三岁。
韦起云有子名应龙,年少时就随父一同抗倭。父亲死后,韦应龙袭土司职。隆庆三年(1569年), 倭寇突犯广东海丰、平山一带,韦应龙和他的先祖们一样,再次踏上为国抗倭之路。
此次战斗很惨烈,校尉黄振谋、黄振略战死,但是作为先锋的韦应龙没有退缩,率“狼兵”与倭寇血战,斩首一千余,再次彰显了“狼兵”的勇武,帮助朝廷取得了此次抗倭的胜利。
面对倭寇侵扰,处在广西大山之中的韦氏土司们虽未直接受倭患荼毒之苦,但在接到朝廷征召之后,韦氏祖孙四代无不毅然率领“狼兵”奋勇奔赴前线与倭寇战斗,甚至不惜为国捐躯。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浩荡的忠勇之气,几百年来仍令人感怀敬仰。
“驱驰还我辈,不惜鬓毛苍”, 韦正宝、韦虎臣、韦起云和韦应龙祖孙四代抗倭事迹,值得后世永远铭记。
来源:道中华
编辑:钱轶晨
审核:韩书进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-股票配资期货配资-股票配资代码-配资平台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